說道地震預測大家想到的肯定是地動儀,但隨著科技的發展人類預測地震的手段和技術實力都在不斷進步,近幾年大熱的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都在為震前預警的發展做出貢獻。
RFID傳感收集地址活動信息:物聯網最主要的本質就是RFID標簽技術,目前有英國科學家正在研究使用RFID和傳感器來監控地震中的房屋。
地震報警系統監測新震情:研究表明大地震前30小時,地磁場就有明顯異常,地震報警器能夠監測到震前有特征性的磁異常信號,報警器能同時對縱波(P波)和橫波(S波)進行檢測并進行語音報警。
并且隨著對地球內部變化特征監控的范圍越來越大、越來越高,且精度和分析能力逐步增強,加之融合大數據分析技術,使得預警系統在一定程度上得以發展,有望在未來繪制出預警云圖。
人工智能展開大膽設想:有調查小組發展地震發生前震源上空的電離圈電子數有異常增加的情況,該小組計劃利用專業儀器對這些數據進行不間斷監測,大數據+云的結合將成為分析這些監測數據的最強組合,如果試驗成功,有望提前1小時至20分鐘預測7級以上大地震。一些歐美地質科學家試想讓深度學習系統自我訓練完善對地震規律的理解。
震后搜救安防義不容辭
目前地震預報技術還沒有達到完全避免災害發生的境界,現今人類可以利用科技手段進行災后搜救,在黃金72小時里搶救生命,將損失降到最低。隨著技術的發展與跨領域融合,安防技術在抗震救災方面的作用已發揮一定功能。
視頻監控:視頻監控系統作為抗震救災應急聯絡指揮的輔助系統,視頻監控、視頻會議等數據通信系統,在通報險情、指揮救援、緊急救助等方面發揮出的重要作用,是傳統語音通信系統無法替代的。除視頻監控和視頻會議系統外,遠程醫療、遠程教育等融合的數據通信業務在抗震救災中也發揮了很大作用。
無人機:無人機觀測災區現場,無人機作為遙感平臺,裝載各種傳感器。在機腹設置不同的窗口,便于對地觀測。
智能交通產品:地震后交通癱瘓,智能交通產品可以幫忙指揮部門實時監控各個路口的車輛信息,及時安排相應的車輛控制工作,讓救援人員及時到達現場,實施救援。
生命探測儀和熱成像攝像機:生命偵測儀是通過測試被探測者的呼吸運動或者移動來工作的。由于呼吸的頻率較低,一般每分鐘16次,就可以把呼吸運動和其他較高頻率的運動區分開來。熱成像攝像機能在震后廢墟中探測、檢測廢墟中是否有人員待救,還可以用來調度直升飛機等高空設備的物流軌跡等等。
遠程醫療:在震后道路受阻,醫療隊無法快速達到現場情況下,遠程醫療會診系統打破空間限制,將后方專家醫療資源及時傳送到災區一線,可以及時提供權威的醫療指導。
如何更安全的渡過地震?
在科技對抗地震的同時,我們本身應該對身處地震時如何自救有了解,盡可能做到防患于未然。當地震還在持續時,將你的活動范圍限制在周圍某個安全地點幾步以內,在晃動停止、確認安全后再離開室內。
地震來臨時,被困室內,請在下面這些避震地點躲藏:堅固的桌下或床下;低矮、堅固的家具邊;開間小、有支撐物的房間,如衛生間;內承重墻墻角;震前準備的避震空間。震時要注意:千萬不要滯留在床上;千萬不能跳樓;不要到陽臺上去;不要到外墻邊或窗邊去;不要到樓梯去;不要去乘電梯;如果震時在電梯里,應盡快離開;若門打不開要抱頭蹲下,抓牢扶手。如果地震時在室外,請待在原地不要動,并遠離建筑區、大樹、街燈和電線電纜。
如果不幸被困在廢墟下請不要點火柴,不要向周圍移動,避免揚起灰塵,用手帕或布遮住口部,敲擊管道或墻壁以便讓救援人員發現你?赡艿脑,請使用哨子。在其他方式不奏效的情況下再選擇呼喊——因為喊叫可能使人吸入大量有害灰塵。
結語:一場天災釀成數場悲劇,花蓮地震救援工作還在進行,天災無情人有情,相信在各方救援隊的努力下,花蓮將挺過這次災害。
|